close

大二:文學欣賞報告

〈一〉    

   鄭如真小姐在論簡媜的散文世界提到:

 簡媜的散文世界有著清晰的脈絡。從年少的唯美情事、回歸鄉土的渴望至關懷社會民生的訴求,我們可以從她的創作歷程隱約看出其自我成長的層次。

 

像寫《水問》時是多情易感的年華,總用最美的文字去雕琢,而後如〈漁父〉的出處─《只緣身在此山中》便已提升到空靈的心境,思路越發清晰,文采越平實。到《月娘照眠床》時更透露了濃厚鄉土氣息,開始對生命的反思。如〈母者〉便可屬這類作品。

 

〈二〉     內文

 壹‧前言

「一爐香,攬陰陽兩儀,總天地人三才。 
先以「香拂」淨爐壁,舖灰,擱上梅瓣凹篆,以竹匙引香屑,填凹,取篆,築成一瓣梅。
燃,觀。
篆我面目者父母,我本一縷魂,遊成迎客馨。」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──〈生時之六  香篆〉

 選讀的這兩篇分別談到父親與母親,子女和他們最親最親的人之間難解的情感,閱讀簡媜典雅的文字,深切的感受到女兒對父親、母親對女兒的情愫─複雜、堅毅而不悔。

貳.關於作者

 一.   作者簡介:

 簡媜,本名「簡敏媜」民國五十年生於宜蘭冬山河畔,簡媜的家是世代務農的貧苦家庭。父母對子女也沒有太多教養上的野心和期待,完全採取放任的態度。父親早逝,她國中畢業後便到台北讀書,最後畢業於台大中文系。大學時代,即確定「寫作」的人生方向,而且是確立主題思想的完整呈現,有計劃地寫作。從74年第一本散文「水問」出版,至今已有十三本散文。曾獲吳魯芹散文獎、時報文學獎、國家文藝獎、全國學生文學獎首獎曾任《聯合文學》編輯、《大雁書店》發行人。目前專事寫作。

 重要散文集有:《水問》、《只緣身在此山中》、《月亮照眠床》、《私房書》、《浮在空中的魚群》、《七個季節》、《下午茶》、《空靈》、《夢遊書》、《胭脂盆地》、《女兒紅》、《頑童小蕃茄》、《紅嬰仔》。《頑童小番茄》是簡媜的魔法筆探勘散文新高峰之作。而「鹿回頭」得梁實秋文學獎第三名,「母者」得到一九九二年時報文學獎首獎,最重要的一九九四年「胭脂盆地」得到國家文藝獎和聯合報「讀書人」最佳好書獎。自此與寫作結了不解之緣。
二.簡媜的工作態度:

 簡媜是一位認真而勤奮的作家,她視自己為文學工作領域中一位認真的工作者。所以,她的信念是:『寫一篇散文、做為一個作者、完成一場戀愛、成為人妻、掌握母職、做每一件事、扮演每個角色,都當作是人生只此一遭』

 三.簡媜與文學

 上台北就讀高中,第一篇散文被刊在高中校刊上,成為作家的「銘印」,從此展開創作之路。自云「回頭看過去十幾年的創作,很像一個逃難者,把鍋碗瓢盆、棉被等所有家當背在身上,然後一路走一路丟,如果有人一路全數讀下來,那些不同主題形式的十幾本書,就好似一下撿到只鍋子,多走幾步撿到一只鞋子,怎麼什麼都有……。」上述文字可以很清楚地看到她的成長軌跡,「文學」是上天為她的生命所開的另一扇窗。

 四.簡媜的創作理念:

 她認為她的一生是用來:

 1.  還願(傾力在文學領域當一名工人)

 2.  續情:「人生應該用來釀一壺美酒,與所有續情的人曲水流觴,而非不斷牛飲滿缸的苦汁,苦了自己也拉著別人苦。我相信似水柔情不僅能使自己變成活泉,也能滋潤與我在今生續情的人。就像季節啟示我們的,冬天與春天的交界,只在一念之間」

 

由上段文字,我們可以很清楚地感受到簡媜溫婉的性情及她對生命的執著。其他像:《只緣身在此山中》-呈現道性的觀照;《月亮照眠床》-寫童年的歲月與記憶,是她對鄉音的捕捉。總的來說,簡媜知道自己要什麼缺什麼,故能以極高的自覺從事計劃創作;為文時先經理性醞釀,再直落為感性筆觸。

    簡媜的散文具有舒緩的敘述魅力,能放縱想像、濃縮情理,不論是剖析人物內在世界、紀錄社會變遷、涵詠情思理緒,均能做多向度的延伸與疊印。
參.內容分析

 一.   漁父

     〈漁父〉一文中是作者對父親的懷念,作者的父親於她十三歲即死於意外,作者在文中用懷想過去的方式描述了她對父親的感情。一開始作者對父親是含悔恨之心的,她相信父親一定很期待兒子的到來,他們謀面了,而她,是個女兒。在成長過中,由於先天虧欠的「宿命」她對父親是畏懼又期待親近,像是在田野間淘氣玩耍時,聽到呼喊她回家的女聲,一聲又一聲,她只是感到有趣的聆聽著,但當父親的車聲歸來,就如同一般害怕父親威嚴的孩子,她便匆匆又悄悄的溜回家了。作者描繪她和父親之間複雜的情感,由於畏懼,她和父親之間填著矛盾,她要勝過父親,而父親,失落,她能了解,但是「我們之間總要有一個衰老,一個成長的啊!」年紀越大父親和她越聚少離多,越來越疏遠,關於父親的事她多半都是「據說」,或許是少女初成長的情懷,她有些厭棄父親的作為,竟動念棄絕父親,當然這是一時意氣罷了,父女終歸是父女,然而父親「你的確是一去不返了。」,行文於此,父親死於意外,她對父親的真情完全流露在文字之間,此後她在尋找,尋找父親,而心裡始終帶著自責。文章最後以撿骨一段作結,當掀開棺蓋,他們又見面了,她知道「他〈父親〉原諒我了,他知道我那夜對蒼天的哭訴,是孺子深深愛戀人父的無心」她得到內心的寬恕。於是她說「父親,你是我遺世而獨立的戀人。」

 二.   母者

   〈母者〉一文選自《女兒紅》之輯二〈磚頭紅〉,那是母親的紅─溫馨、懷舊是屬於童年時代與母親有關的記憶,作者在〈磚頭紅〉中刻劃了多種人間母者,而此篇文章便是集「蝴蝶與坦克」於一身的母親,篇中歌頌鍾愛女兒無悔的偉大母性。故事是這樣的:一個堅毅的母親,一個有惡疾的女兒,母親為了女兒虔誠的向上天禱告,一步一步朝拜祈求,作者是那位旁觀的人,由作者不斷的譬喻、描繪,可以深刻的看見一個母親所要承受的,往往超乎想像,背上所背負著的是甜蜜的辛酸,一但做了母親,內心永遠懸著牽掛,但卻始終無怨無悔,她甘於這種命。母親是甘願成為一名母親,她放棄神給她的第二次機會,於是母親成為蝴蝶和坦克的結合,溫婉善良又堅忍不拔,儘管她的女兒被野獸所控制,近乎無法挽救,母親啊,她是永遠不會放棄,她「仍會忠貞於生生不息的母者精神,讓生命的光在孩子身上實踐。」文章尾聲作者提到「難以理解的牴觸」也就是「父母可以為兒女打一場長期抗戰,反過來,兒女卻鮮能如此。」我想就是我們為人子女需要好好反思的地方。篇末作者留下了一絲美麗的希望「一定有甘美的處所,我們可以靠岸;讓負軛者卸下沉重之軛,惡疾皆有醫治秘方。在那裡,母者不必單獨吃苦,孩子已被所有人放牧。」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肆.寫作手法

 一.    漁父

 〈一〉結構安排:

   〈漁父〉一篇是作者回憶她父親的散文,依時間先後順序描述,從父親期待孩子的降臨開始到「我們第一次謀面了,我是個女兒」發生了轉折,之後是成長過程中和父親的關係─「懼怕又希望親近」,後來寫到作者和父親的聚少離多、對父親的埋怨,最後,父親去逝。父親遇難於農曆七月,作者寫進了民間傳說「七月是鬼月,村子裡的人都開始小心起來,深怕失言惹腦了田中的野鬼……鬼來了,鬼真的來了。」 彷彿父親真的是被七月的鬼帶走了,而描述事發當天則用了「早晨,我在河邊洗衣,清早的水色裡白雲翠葉未溶,水的曲線曼妙的獨舞著,光在嬉鬧,如耀眼的寶珠浮於水面」明亮輕快的感覺和後頭發生的悲劇形成強烈對比。作者對於散文的創作有著周密的計劃,兼容理性與感性,於此可見一番。

 〈二〉意象經營:

    作者用一種獨白式的告解,像是對父親懺悔,她對父親是感到虧欠的,因為她是女兒,所以她說「父親,如果說嬰兒具有宿慧,我必定是十分歡喜夭折的。」但父親終究將她留下了,於是他們都接受了這個宿命。作者描寫她和父親之間的感覺,讓人覺得他們是疏離的、陌生的,然而只有他們知道他們之間的默契,父女相親的天性,像是作者為她的貪玩撒了小謊,父親是知道的,沒有其他責備,只是將那些蔬果魚肉交給她,淡淡說聲「老大,提去井邊洗。」於是,作者知道父親原諒她的謊言了,就這樣平淡自然真實的感情。作者也寫到父親對她的柔情,例如將熟睡中的女兒搖醒,只因知道她喜歡吃     。作者和父親之間還有一些尷尬成分,也許因為她是女兒,又或著正是傳統男性不會輕易流露真感情吧。在篇中父親的威嚴、柔情、失落、愁苦,一一由文字傳達出來,加上作者巧妙的經營,我們可以體會到那種複雜的父女之情。作者一直在尋找她和父親「最合適的關係」,篇末,開棺撿骨,作者感受到父親的諒解,卸下心頭的罪孽感,她說「父親,你是我遺世而獨立的戀人。」就是這樣的一種戀父情結啊。

 〈三〉      描寫手法:

     簡媜的文字帶有古典美及敏銳的觀察力和豐富的想像力,無論狀物、抒情或說理都有獨到的見解和形容,例如:

 1.     擬人:「為了不讓天地好奇,把五燭光燈泡的紅線一拉,天地都躺下,」「我偶爾趴下來聽風過後稻葉的窸窸窣窣的碎語,當它是大地之母的酣聲。」「清早的水色裡白雲翠葉未溶,水的曲線曼妙的獨舞著,光在嬉鬧,如耀眼的寶珠浮於水面

 2.     譬喻:「提著一座海洋〈喻魚〉與一山果園〈香蕉、包心菜〉去井邊洗。」「夏天的河水像初生育後的母乳,非常豐沛。」「那兩個字含在嘴裡像含者兩粒大魚丸,喘不過氣」

 3.     「叫你『阿爸』好像很不妥貼,不能直指人心,我又該稱呼你什麼,才是天經地義?」「為何是你先播種我,而非我來哺育你?或者為何不能是互不相識的兩個行人,忽然一日錯肩過,覺得面熟而已?」「我覺得你藏著一匹無法裁衣的情感織錦,讓我找的好苦?」寫出一種尷尬、複雜難言的情緒。

 4.     「如果說嬰兒看得懂蒼天珍藏的那一本萬民宿命的家譜,我必定是在悔恨的心情下向你們哭訴,請你們原諒我、釋放我、還原我回身為那一夜星空下的一縷遊魂吧!」是做女兒對父親的歉疚與遺憾難過,她多希望自己是個男孩,然而終究不是,而只能期望自己夭折,不需再添父母負擔。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二.   母者

 〈一〉結構安排

     開頭作者由情入景的的描繪,將抽象的情緒用具象的景色說明,讓讀者能產生共鳴,也比較快進入作者本身的體會,如「黃昏,西天一抹殘霞,黑暗如蝙蝠出穴嚙咬剩餘的光,被尖齒斷頸的天空噴出黑血顏色,枯乾的夏季總有一股腥。」作者主觀的將黃昏及黑夜想像成一種陰森詭橘的氣氛,為後頭的朝聖母者平添一股淒清之感。而後是作者對「母親」的看法穿插在一位髮蒼蒼的老母親和她帶有缺陷的女兒的故事之間,約第二十六段,作者像是自言自語般連番對風的傾訴表現了母愛的偉大,篇末「一定有甘美的處所,我們可以靠岸;讓負軛者卸下沉重之軛,惡疾皆有醫治秘方。…… 在那裡,母者不必單獨吃苦,孩子已被所有人放牧。」留下的是一個美麗的希望和祝福。

 〈二〉意象經營

 〈母者〉是簡媜功力凝聚的一個高峰處。文中所描寫的母者形象是一連串的自問自答,及大量動人的譬喻,不同於一般作家描述的溫柔敦厚,然而,卻別有一種令人感動的情愫在。「我甚至不能想像一個女人是什麼時候開始擁有這股力量?彷彿吸納恆星之陽剛與星月的柔芒,萃取狂風暴雨並且偷竊了閃電驚雷;逐年逐月在體內累積能量,終於萌發一片沃野。」母者,藉由紅色的能量,為了子女而願意自斷羽翼,套上腳鐐,成為一輩子的奴隸,甚或去餵養一個可能遺棄自己的人。這種高貴的情操,透過簡媜的妙筆,足見女性的壯麗與偉大之處。作者將人母和地母融為一體,地母孕育萬物,人母孕育子女,同樣的是─孕育奇蹟。大地的力量生生不息,隨著日月星辰亙古運轉,化育照顧著無數子民,不求回報的無怨無悔,對於不合理的遭遇只是默默接受,然後,繼續照料著整個世界,母者亦然。除了地母的意象,作者還將母親比喻成「蝴蝶和坦克」的化身,「具備鋼鐵般的意志又不滅溫婉善良。」壯麗偉大而高貴,堅毅不拔而恆久,這就是母性。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伍.讀後心得

陸.參考書目

 《國文天地》42期 鄭明娳與簡媜對談散文創作

 《書評》17期 繁華落盡見真淳─論簡媜的散文世界 鄭如真

 《女兒紅》 簡媜 著 洪範出版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yanza326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